close

在這個部落格寫手機 APP 實在很奇怪, 行動裝置的變化快, 不管寫什麼都一下子就過時了, 而我不常發文, 只適合機械相機這種變化不大的題材.

不過測光是很實際的問題, 用底片相機拍照, 尤其是 70 年代以前的機型, 相機本身的測光錶很不可靠, 肉眼測光也只有白天戶外抓得準, 獨立測光錶還不錯但要額外攜帶, 論便利跟實用, 隨時帶在身上的智慧手機搭配合用的 APP 就是最佳選擇了.

F1000015-K28mmF3.5-600

早期的機械相機, 例如我常用的 Konica Autoreflex (1965) 跟 Konica Auto-Reflex T3N (1975), 裏面的 CdS 感光元件原本就有反應慢的問題, 主要狀況是從戶外進入室內時, 測光指針降得慢; 而經過四十多年歲月, 大概都已經退化了, 測光錶雖然還在動, 但實拍經驗發現其實誤差蠻大的, 大到超出負片的寬容度, 即使在家裏都做過電池改機跟測光校正, 出門還是拍得慘不忍睹. 歷經幾捲的慘痛教訓, 改用智慧手機加測光 APP, 總算擺平測光問題.

需要獨立測光的機械相機大約是上述的 70 年代前期機型, 之後進入電子時代, 測光功能可靠多了, 我另外的 Nikon FM (1977) 跟 Nikon FE (1978) 就沒這方面的問題, 塞兩顆最便宜的 LR44 電池就測得很準.

先說一聲, 我這兒沒什麼人氣, 以下介紹的 APP 不是廠商贊助或業配文, 純粹個人分享. 以後只要我有持續使用, 也會不定期 (意思就是很久很久) 更新.


Light Meter Free (by Horace Ho)

首先登場的救星是台灣的高手寫的, 這位 Horace Ho 在 Mobile01 也出現過, APP 寫得很簡潔實用, 下載安裝免費, 不過會出現廣告 (很公平), $0.99 免廣告, 當然更歡迎贊助 $3.99.

  

左邊是操作畫面, 可以切換 A 模式或 S 模式, 更動光圈 (A 模式) 或快門 (S 模式), 更改 ISO. 當完成測光, 觸碰一下畫面, 測光讀數會凍結住, 讓你去操作你的相機進行拍攝動作. 操作很便利, 一看就知道是自己也在玩相機的人寫的.

右邊是贊助資訊、曝光補償設定、操作說明. iPhone 的測光原則上相對正確, 但絕對值或許有點偏差, 所以要找一台可靠的測光設備來校正, 我是用 DSLR 來校正的, 要加 +2/3 EV.

APP 的測光方式是中央加權測光 (作者在 Mobile01 上親自回答的), 跟機械相機的方式一樣, 所以用起來也沒什麼煩惱, 用就對了.

這個 APP 我用了幾個月, 一向便利好用, 只是有時覺得拍底片要記錄光圈快門, 我懶的做, 底片沖出來後看得糊里糊塗, 記性又不好, 回想不起當初是怎麼拍的, 要是測光時能順便記錄拍攝參數, 那就更棒了!


Pocket Light Meter (by Nuwaste studios)

到目前為止, iPhone 上的測光 APP 約十幾個, 其中只有兩個有人評分, 而且這兩個的分數都不錯 (4 星以上), 我這篇寫的就是這兩個.



這支 APP 的畫面比較沒那麼好看, 我有點奇怪 Apple 上架審核怎麼會讓它過關, 不過功能很不錯, 除了光圈、快門、ISO, 竟然還能挑選測光點 (畫面中的紅框), 而且測光區域較小, 可以較精確測光. 跟前一個 APP 的畫面比較, 前一個 APP 是中央加權測光, 得到的讀數讓小盆栽的葉子跟土壤低曝了; 而在這個 APP 可以挑選暗處當測光參考點, 得到理想的曝光值.

畫面中的齒輪 (不夠細緻) 是設定鍵, SAVE (好醜) 是儲存, HOLD (好醜) 是讀數凍結鍵.



儲存功能將畫面及測光點, 以及曝光參數及時間一起拍成一張照片, 存到 iPhone 的相簿裏. 這個功能實在太棒了!!


  

設定畫面,一樣是下載安裝免費, 有廣告 (很公平), NT$30 免廣告, 歡迎贊助 NT$150. 該有的曝光補償設定也有, 其他的我就沒用到.



鹿港 意樓 -- 這張我挑選漂亮的木質窗戶為測光點



得到非常滿意的曝光結果, 亮處沒過曝, 暗處有細節.


 = = = =

目前 Android 的聲勢越來越浩大, 寫這篇時台灣的比率大約 Android : iOS = 2:1, 相信有人想知道 Android 上的測光 APP 狀況. 壞消息是上面這兩個好用的 APP 都沒有 Android 版, 不怎麼好的消息是我因為工作的關係也有 Android 手機, 最近會頻繁使用, 等拍一陣子之後再來寫 Android 篇, 或是有人先寫了, 那更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ct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