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對 Ansel Adams 的印象是一系列優美脫俗的國家公園風景照, 不過在早年 (1950 以前) 攝影還不被當做是藝術的年代, 為了糊口, Ansel Adams 也在塵世裏接了非常多的商業攝影委託案, 而且拍得相當傑出, 接案的對象是像 AT&T 這級的大公司. 在他的回憶錄《光與影的一生》裏就談了不少為了商攝而到處拍照, 接觸到的人物跟趣事.
我在 Ansel Adams 寫的攝影書 《The Negative》看到這幅商攝作品, 相當有趣:
Vronsky and Babin, Duo-Pianists, San Francisco
Ansel Adams 年輕時鋼琴造詣極佳, 一度打算當職業鋼琴家. 由他這種內行的人來拍鋼琴家, 實在再適合不過了. 《The Negative》這本書雖然主題是負片拍攝技巧, 但在解說範例照片時, 也連帶提到拍照時的內功心法, 這才是最有趣的地方.
這張是打算用在唱片封面的照片. Ansel Adams 認為雙鋼琴家是地位相等, 心靈契合的伙伴, 照片要符合這個特性, 不能拍得太疏離, 也不能拍得比重不均, 所以從側面取景, 兩個人隔著幾乎三公尺 (Steinway D 型演奏琴是 274 公分) 的鋼琴, 這樣不行; 而從琴鍵這邊拍, 兩個人又一近一遠, 照片上一大一小, 這樣也不行.
最後的解決方案還是從琴鍵這邊拍, 用長鏡頭, 從 10 米外的距離, 站在將近 3 公尺高的梯子上拍攝. 長鏡頭可以壓縮遠近距離, 讓兩個人看起來很接近, 而且在照片上一樣大. 不過長鏡頭的景深很淺, 所以又得打燈照明, 讓光圈可以縮到 F32, 這樣才能將兩個人都拍得很清晰, 得到上面這張理想的照片.
而我覺得照片出色的地方在雙鋼琴家的情感交流, 及演奏中的 "決定點". 照片中遠處的鋼琴家面帶微笑的看著伙伴, 讓看照片的人覺得是一場好聽的演出, 讓人很想身歷其境的聆聽. 照片中的女鋼琴家從肩膀到最終端的右手小指, 是呈現力量跟技巧的瞬間, 讓原本很脆弱的小指的施力從身體傳遞下來, 以彈出明亮的音色. 右手小指常常在曲子中擔任旋律線的最突出點, 選這個瞬間來拍攝, 果然是深暗箇中眉角的 Ansel Adams 會端出來的大作.
x x x x
不過, 最後唱片公司採用的卻不是上面這張, 而是下面這張 (都是 Ansel Adams 拍的):
呃, 最後的成品, 從現在來看還真有點滑稽. 不過這是彩色印刷剛開始發展的年代, 在一片黑白商品中, 畫龍點睛的打上兩個顏色, 這是銷售上成功的操作.
唱片公司最後採用的是臉孔較明顯 (分別是正面跟側面角度), 表情較嚴肅的照片. 原因很容易理解, 因為將商品 (鋼琴家) 拍清楚是商攝的第一要素, 而嚴肅的表情應該是市場考量, 因為古典樂唱片封面的人物, 只要是演奏中, 表情幾乎都是嚴肅的, 這也的確是聆聽現場演奏時, 觀眾看到台上演出者的樣子.
其實只要有機會跟音樂家聊聊, 至少看看他們的傳記文章, 音樂家的內心都是一座情感豐富, 熱情澎湃的火山, 不這樣的話, 根本支撐不住枯燥跟壓力龐大的職業演出. 演奏當下的嚴肅表情, 只是因為專注, 並不是心情很嚴肅.
只能說從演出者的角度, 跟從銷售者的角度看一場表演, 取到的景是非常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