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一陣子看 Ansel Adams (安瑟.亞當斯) 的回憶錄《光與影的一生》, 才知道原來這位知名的攝影師原本是位鋼琴家, 他有個過動跟被退學的童年, 是音樂讓他找到內在的秩序感, 讓他過人的敏感跟專注力得到解放. 他到快 30 歲以前走的都是音樂路, 之後, 才決定以攝影為業.

adams-at-piano.jpg  

這是我唯一找到的 Ansel Adams 跟鋼琴的照片, 說真的看起來還真不習慣, 因為一向看到的招牌照都是他扛著相機跟腳架. 照片裏的鋼琴是他在 1925 年 (23歲) 時買的 Mason and Hamlin, 在那個年代, 這個牌子和史坦威相庭抗禮, 都是頂尖銘琴. Ansel Adams 用這台鋼琴用了一輩子, 一直到現在似乎都還在他的舊宅.

Ansel Adams 在自傳中提到他的手以職業鋼琴家來說並不夠大, 在轉行之前思考的是如果繼續下去的話, 以獨奏家來說曲目有限制, 或是只能從事伴奏或教學. 我想, 如果 Ansel Adams 活在現在, 說不定還可以彈奏德奧古典曲目而揚名立萬 (例如拉蘿佳, 席夫等鋼琴家), 但 1930 年代還在浪漫樂派的潮流之下, 彈琴要誇張炫技, 沒一雙大手還真難混飯吃.

轉行這件事考慮了 7 年之久, 看來真的很傷腦筋. Ansel Adams 在 1928 年決定轉行, 差不多也是他在攝影思維上有所突破的時候 (這篇), 開始在攝影作品中展現大師級的圓熟技巧跟強烈風格. 以事後諸葛來看, Ansel Adams 在風景攝影上的成就無人能及, 轉行的決定實在再正確不過了.

 x x x x

所以我很好奇又雞婆的想找找看是否有 Ansel Adams 的演奏錄音, 好不容易找到一部在他晚年, 以他為主題的記錄片《American Experience : Ansel Adams》, 原音帶最後一軌收錄他彈巴哈平均律第一首前奏曲 (BWV 846).

聽完感想如何呢? 有點失望. 由於只是隨性彈彈, 演奏並不嚴謹, 速度並不穩定, 錄音馬馬乎乎, 把放踏板時的聲音都錄進來了, 可見擺放麥克風的人對收音並不內行.

Ansel Adams 在自傳中提過, 他年輕時有次在派對中喝醉酒, 表演蕭邦的練習曲時一隻手移了半個音階彈, 另一支手則在原來的音階上, 而且兩手都沒有錯音 -- 聽起來很像野田妹會做的事. 以這樣的 "行徑" 來看, 他全盛期的演奏技巧應該可以殺進現在一流音樂比賽的準決賽. 當然 Ansel Adams 早已不是 concert pianist, 錄音中聽到的手指有點生鏽, 擊鍵不夠乾淨利落也不平均, 但琴音扎實, 確實是練家子的底子. 以他從事風景攝影, 閒暇時以音樂為嗜好, 完全不同的世界, 但都不外乎跟美感跟和諧, 相互體會貫通, 實在是不錯的工作, 不錯的人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actile 的頭像
    Tactile

    Murphy 的攝影記

    Tact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