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買到一台 Konica Autoreflex T3 底片相機, 含鏡頭只花了幾張小朋友, 便宜到跟撿來的差不多.

 502976_normal_ef841.jpg  

我小時候家裏就是這型相機, 失散多年之後, 憑著記憶開始在網路上尋找同型的相機, 如果能再擁有一台, 跟家人聚會時拿出來拍照, 一定很有意思, 更是不錯的回憶. 不過 Konica 早已退出相機市場, 而我要的這型在 30 年 (1978) 前停產, 要弄一台可以實際拍照的, 不知道是否還找得到?
 
這一陣子在網拍上留意, 也仔細做功課收集資料, 首先, 好消息是這型十分堅固耐用, 只看到電子測光故障, 還沒看過機械故障的例子, 這種狀況只要手動測光就可以正常拍照. 但也有壞消息, Konica 單眼相機流通得少, 而我要的這型更少 (最近在 eBay 上約 3 個月才會出現一台), 所以要耐心等待. 上週在國內網拍看到有人低價拋售, 就接過來了.

賣我的人似乎是中古貨商, 他把機身上各個按鍵測一測, 由於快門外圈的開關不管 On 或 Off 都能按快門, 所以當故障品賣. 我熟悉這台相機, 知道那個開關在 Off 時轉動底片扳手上片, 會自動切換為 On, 多半是中古貨商誤判了. 收到相機後, 機械部份果然如我所料 :  OK, 電子部份也如我所料 : NG, 要以手動測光拍照.

  
Konica AutoReflex T3N + Hexanon AR 50mm F1.4, 自己掃底片, 自己後製調色

這是大台的全金屬機械相機, 很結實, 絕對可以當兇器用, 而且保證可以重覆使用. 這也是 K 牌最後一台全金屬機械相機, 之後就進入塑料跟電子時代了, 網路上的資料說這台是各方面都達到 "完熟" 的經典型號, K 牌的鏡頭還不錯, 如果想挑一台老 K 機身來玩玩 K 牌鏡頭, 那就挑這台, 我猜想這就是網拍上少見的原因 -- 大家都留在手頭上用了.

這型我從小學一直用到唸大學, 超過十年, 是我用過的所有相機中, 使用的時間最長, 印象最深的, 我學攝影也是在這台上實習的. 當年雖然是老爸買的相機, 可是全家一起用. 老哥是這台單眼相機的第一個愛用者, 他後來變成拍婚紗的專業攝影師. 然後老姊去唸建築系, 相機陪她上建築攝影課, 拍作品模型, 拍鹿港龍山寺跟霧峰林家花園. 而我, 偶爾出遊時拿來用用, 在當時大家都用雙眼相機, 每次拿出這台都覺得很威風. 老哥交待過, 在好天氣用 F8 光圈, 可以拍出色彩鮮豔、成像銳利的好照片, 每次回來後同學會說我拍的每一張的每個人都很好看.

150070_normal_eea1a.jpg  
Konica AutoReflex T3N + Hexanon AR 50mm F1.4, 自己掃底片, 自己後製調色

老姊修建築攝影要交作業, 偶爾我會幫忙, 題目現在回想起來都很有趣, 比如要拍陽光跟陰影, 或是要拍婉延的空間, 這時候就要隨時在校內校外到處找合適的景, 不用一直帶著相機, 但是觀察跟尋找的前製作業要隨時進行, 而且看得越多, 按快門時越有掌握度, 最終成品的品質也越好. 這個經驗讓我體會到, 理想的照片不見得會因為多按快門而拍到, 但是多跑多看多觀察, 好照片會在這個過程中浮出來. 那時候是拍黑白照片, 自己進暗房洗 7x10 尺寸, 拍黑白照片自然會特別注意光線, 構圖時也比較專心.

好久沒用底片了, 還真不適應, 連到哪裏買底片, 哪邊還有自己沖底片的相館都不知道. 先在 7-11 買到底片 (店員說常常擺到過期賣不出去), 然後循著上週的路線逛一圈竹北花海跟新月沙灘試拍.

相機在我家待了十幾年, 後來老哥從婚紗攝影轉業, 器材處理掉, 這台老 K 就再也沒看到了. 多年後, 我連型號都不知道, 偶爾在網拍上尋尋覓覓, 有看到類似的, 但不完全像, 直到搜尋 Konica 的歷史網頁, 才搞清楚型號跟版本的細節. 這台機身上打著 Autoreflex T3, 實際上卻是 T3 的小改款 T3N, 差異不大所以用同一個型號, 之前在網拍上看到的是前者, 所以才會覺得很像卻不完全像.

試拍過程中, 心情十分複雜, 有興奮(久別重逢)、忐忑(不知道還能不能拍出照片)、錯愕(買不到想要的底片, 拍完捲不回來, 最後相館小弟竟然錯誤取片...), 歷經一波三折, 測試的這捲底片洗出來了, 除了第一張忘了改曝光值, 以及最後因為取片問題而曝掉幾張, 其餘每一張居然都成功, 這篇前面的外拍照片, 就是這次拍的. OK, 相機沒問題, 正式宣告回到我的懷抱! 下次正式出動!!
 

(寫於 2010-01-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ct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